儒傢文化的人文情懷重點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你面對感情會有多瀟灑
中國儒傢文化歷史悠久,它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思想文化,它不斷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宗教文化。不過儒傢所提倡的人文主主義思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大不相同,它們的論域不同和涵義也有很大的區別。接下來就由小編我詳細的給大傢講解一下儒傢文化的人文情懷。
儒傢文化的人文情懷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肯定人的地位,彰顯人的價值。
儒傢認為,人是萬物中的一員,但又不是與萬物平起平坐的一員,而是高於和優於萬物的特殊存在。《孝經》引述孔子的話說:“天地之性人為貴”。荀子說:“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董仲舒說:“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貴於人”。這些論述表達的一個共同的意思是人“為萬物之靈”,集天地之精華,五行之秀氣。人這個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價值,那麼他的生命就應該被尊重。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傳統哲學是“人學”,具有濃鬱的人文氣質。
重視人倫關系,倡導人倫義務。
儒傢文化非常重視人的社會關系網絡——人倫關系。儒傢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張已經織好的人倫網絡當中。沒有人倫網絡,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儒傢講“五倫”,說的就是五種人倫關系: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不但有這五種關系,對應每種人倫關系,規定瞭相應的人倫義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