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小戲奇葩”的河曲二人臺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感情騙術最高的前五名星座
河曲二人臺其實就是源自於河曲,流傳於晉北等地,傳統劇目大概是一百二十個左右,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角色僅有小醜、小旦或小生兩人。那麼,大傢對於這種山西的河區二人臺有多少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麼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河曲二人臺的特色
河曲二人臺在表演程式上屬於“兩小”戲。角色僅有小醜小旦或小生、小旦兩人,表演生動活潑,唱腔灑脫奔放,委婉流暢,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二人臺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河曲二人臺的音樂分腔和牌曲兩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調,發展到現代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礎上的器樂化。此外還吸收、借鑒瞭古牌曲、民間吹奏樂等,使其越來越豐富。演奏和伴奏時,主要有洋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塊瓦等樂器。音樂具有優美、清新、秀麗、明朗等特點。
河曲二人臺的經典曲目——《走西口》
《走西口》創作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災後,太春和玉蓮這對新婚夫婦,為生計所迫,忍痛分離時的無限悲苦。整出戲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不是以故事誘人,而是以細節出戲,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糧,沒有借上,就與夥伴相約遠出西口謀生。當他不得不把動身的消息告訴妻子孫玉蓮時,整出戲的情節推向瞭高潮,通過人物的對話,表達瞭夫妻情深意濃、戀戀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謀生,妻子多方叮嚀,一方語重心長、一方聲聲相應,對話是那樣娓娓動聽,情意綿長。通過人物的語言,深刻地刻劃瞭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