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戲文化的“活化石”-粵劇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世道變瞭!這些星座成為小三的最佳候選人
粵劇是漢族戲曲之一,也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以及對於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粵劇也被組織肯定,並且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麼,大傢對於粵劇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廣東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粵劇溯源
粵劇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昆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粵劇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瞭清朝末期,文化人為瞭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
粵劇的幾大表演方式
自報傢門: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打引、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打引: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打引。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