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測試閨蜜眼中的你有多婊
臺灣是一個極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他們擁有許多獨特的民族文化,歌仔戲便是首當其沖的特色。相信大傢對“歌仔戲”並不陌生,歌仔戲是唯一發源於臺灣本土的傳統戲曲,它的地位足以與京劇、豫劇匹敵,在戲曲舞臺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那麼,城市文化中,臺灣歌仔戲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表演角色
歌仔戲原本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小旦及小醜三種腳色為主的戲曲,後來又從北管戲引入大花臉,形成生、旦、凈及醜四種腳色。歌仔戲之生腳為戲曲中的男性腳色,從性質上可分為文生與武生,而依劇中腳色年齡則可分為小生與老生兩種;旦腳依年齡有小旦與老旦。依性質則可分為正旦和花旦,其中正旦即京戲中的青衣,由於早期歌仔戲常演悲劇,因此正旦又稱為“苦旦”,這也是歌仔戲特有的腳色。
小生、小旦的表演非常註重眼神,因此戲曲諺語有“小生小旦目尾牽電線”之說。醜腳為戲曲中的甘草人物,在歌仔戲分為三花和老婆,男醜稱為“三花”,女醜稱為“老婆”,例如王婆、媒婆或劇中“三八型”的女性角色,老婆與京戲中的彩旦一樣,通常由男性反串,以增加戲曲之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