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人形時鐘,一到點就犯困的星座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瞭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傢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面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釀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大多數在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那裡地形復雜,氣候潮濕;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農忙季節日食三餐,農閑多食兩餐,正餐之外,尚有“過早”、“歇鬧歇勞)”、“宵夜”等習俗。
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多數人不吃牛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論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糍粑常作親把祖宗神靈供品,亦為待客和節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過春節時,傢傢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還用豆豉葉扁竹葉)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開荒辟草時插草為標;廣西的仡佬族還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紅薯之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