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吃什麼 各地臘腸香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12星座如何婉拒別人借錢的請求
2018年1月5日是我國民間的小寒節氣,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已是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大風降溫的嚴寒時期,民間在此時有食補之俗,而因為年節將近,亦有不少傢庭正在備辦年貨,臘腸就是必不可少的年味美食。小寒時節,各種不同風味的臘腸可以嘗起來瞭,那麼就讓飲食文化為你介紹。
據考證,香腸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起初香腸是選用邊角料的碎肉,脂肪或者內臟,添加鹽和香料制作而成,其中鹽和香料主要功能是防腐。這種便攜、耐儲存的美食出現之後漸漸成為人們日常飲食,隨著各地物產、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演化出各種原料、風味不同的品種。
香腸以及臘腸絕非我國特有,僅在德國,就有大約1500種不同種類的香腸。並且與一直以來“西方人幾乎不吃動物內臟等邊角料”的刻板印象不同,西方有不少香腸是用動物內臟等作為原材料的,蘇格蘭哈吉斯肉餡羊肚香腸、葡萄牙埃武拉香腸、德國血腸等即是例子。
不單是在我國,在歐洲等國傢保存食物的方法也是一樣的。據不完全考證,用鹽醃魚比醃肉更古老。醃鱈魚是中世紀代表性產品,並且在歐洲及奴隸交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因為它是一種廉價的食物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