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色彩濃鬱的民間曲藝--祁陽小調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你在愛情中的最大缺點
祁陽小調是衍生並流佈於湖南祁陽的一個民間曲藝,也是永州北部的祁陽廣泛流傳著一種民間小曲。這種民間小曲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也慢慢的形成瞭有詞有曲的小調。那麼,大傢對於這種地方色彩濃鬱的民間曲藝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祁陽小調的曲體結構
祁陽小調的曲體結構有單曲體與不完備的聯曲體結構兩類,單曲體即用一個曲牌,反復演唱各段唱詞來敘述故事,一個曲牌名稱即為一首祁陽小調名稱。單曲體中有上下兩句對稱的結構,也有短小方整形的四個樂句為一段的曲體結構。曲調雖然短小,藝人們運用擴充,加花,變化重復及潤腔,加說白等多種技法,使你唱而不倦,聽而不厭;另一種是不完備的聯曲體結構,這是一種既非單曲牌,又非多曲牌的聯綴,即以一首曲牌為主,加入多個曲牌或段子構成,本申報材料“曲調選”中《兄妹生產》就是由《出門調》、《討學錢》、《玉石川》等三個單曲聯綴而成。
祁陽小調的三種演唱形式
1、祁陽小調的演唱形式,較多的是一女演唱,一男伴奏的對唱形式。即女的手拿碟子站立,男的坐著拉二胡,二人對唱,動作幅度不大,重在二人的面部表情。如1956年祁陽藝人朱敦祥、朱美秀進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並入中南海演出的祁陽小調《五更留郎》就是用這種形式演唱的,深受群眾歡迎。